【盛京人物】情报专家阎宝航!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情报专家阎宝航 阎宝航与奉天 阎宝航(1895—1968),字玉衡,1895年4月6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市。1918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。1918年4月创办了奉天贫儿学校,得到程砚秋、张学良、郭松


情报专家阎宝航
阎宝航与奉天
阎宝航(1895—1968),字玉衡,1895年4月6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市。1918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。1918年4月创办了奉天贫儿学校,得到程砚秋、张学良、郭松龄等人的支持。1921年,被基督教奉天青年会聘为青年部干事。先后组织“星期三会”、“启明学社”等团体讨论新文学,学习马列主义,探讨救国救民之路。

1925年6月阎宝航在沈阳组织学生2万多人,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,声援“五卅”运动。1929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。相继组织起“辽宁省国民外交协会”、“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”、“辽宁省拒毒联合会”3个反日群众团体,分别被选为主席、总干事、会长,进行了一系列反日斗争。“九·一八”事件后,阎宝航化装逃亡北平,联合高崇民等于9月27日发起组织“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”,阎宝航任常委兼政治部长,为抗日救亡而奔走呼吁,并募集钱款衣物援助东北义勇军抗日。
1946年,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、辽北省人民政府(今吉林双辽)主席。
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,那是凝云重重的年代;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,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;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,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;我们眼前无所不有,我们眼前一无所有。
——《双城记》
在上世纪40年代的陪都重庆,活跃着一位特殊人物:他是张学良的挚友,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“红人”,却又同周恩来保持着单线联系。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高官,实际上是周恩来、刘澜波介绍入党的地下情报员。 他就是中共传奇“特工”——阎宝航。
身份特殊、条件独厚的“特殊党员”
阎宝航青年时期是一位基督教徒,曾担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,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密友。
九一八事变后,作为张学良的高级幕僚,阎宝航是蒋、张创建的“四维学会”理事,是蒋、宋身边的红人。
1937年国共合作全面抗战后,在周恩来的亲自策反和介绍下,阎宝航秘密入党,成为隐蔽战线的“特殊党员”。
1938年10月阎宝航到重庆后,住郊区北碚重庆村17号,这里既是他的家,也是东北救亡总会和《反攻》杂志的办公地址。
他先后担任了多个职位。阎宝航在蒋、宋身边工作期间结交的人很多,与国民政府上层人物如元老于右任、孙科、宋庆龄、何香凝、邵力子、冯玉祥等都有较多接触,并经常周旋于陈诚、宋子文、陈立夫、戴笠、徐恩曾等党、政、军、情要员之间。
他的这种特殊身份,非常适宜做搜集情报工作。在种种外表光鲜的身份掩护下,阎宝航四处搜集情报。他时而以富商大贾的身份,西装革履出现在美军俱乐部的舞池;时而打着“V”字手势搭乘美军汽车;时而又挽起袖子和国民党军官聚会在赌场……
正因为在国民党内拥有的得天独厚条件,加上敏锐的观察力,他对于国民党内各派系的政治动向以及各界人士对时局的反应,甚至各国驻重庆使节的外交活动,都能够有所了解,并及时传递一些可供决策参考的重要情报。

不能轻易表露想法
“敌人的眼睛就在鼻子上面”
在隐蔽战线,阎宝航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。原八路军洛阳办事处主任袁晓轩1941年叛变后,当了国民党军统局重庆特区特点小组组长。此人以东北同乡关系有时带着老婆来阎家,阎宝航对他总是笑脸相迎,可是阎的子女却不高兴。阎宝航则教育他们说:“鄙夷叛徒是对的,但要含而不露,应酬自如,各揣心腹事,尽在不言中。”
为协助阎宝航从事情报工作,1942年12月,党组织特调阎宝航长女阎明诗回重庆。在国际情报专家和阎宝航的指导下,阎明诗很快就胜任了工作。根据周恩来“第一要保密,第二要准确,第三要迅速”的指示,阎宝航对所属情报人员要求非常严格。
一天深夜,大雨滂沱,阎明诗外出执行任务回来,因路上石阶凹凸不平,她索性脱掉高跟鞋,光着脚走回家。阎宝航严肃地说:“天一黑,你这个‘大家闺秀'就把老八路的铁脚板亮出来啦,你看看外边。”阎明诗凑到窗前,只见闪烁着鬼火般灯光的三青团中央委员会、美国新闻处和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寓所近在咫尺。
阎宝航语重心长地说:“我们就在敌人的鼻子底下,而敌人的眼睛就在鼻子上面。”阎宝航冷静地认识到“随时准备牺牲”的严峻现实,从一开始就把“严格遵守秘密工作的纪律”
文章来源:《情报资料工作》 网址: http://www.qbzlgz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924/4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