钩沉|了解唐宋时期的情报工作,可从这3个方面(2)
据宋人所撰的《武经总要》载,这一时期传递军事情报都有密码,也叫“字验”,根据情报内容的不同分成40项,用40个没有重复字的一首诗表示,每一个字搭配一项情报内容,比如请粮草、请增兵、要固守、被围困、将士叛等,再编成从1到40的数字代号,类似于“密码本”,由主将掌握。接收情报的一方,根据数字和相对应字,就可知悉情报的内容了。
唐宋时期在情报方面还有一个突出特点,就是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。如唐律规定“诸漏泄大事应密者,绞”。这些大事就包括军事行动在内。唐代史籍记载有大量的泄露禁中语、机密之事、密奏内容、科举考题等而被处罚的事例,这些官员重者处死,轻者贬官,最轻处罚则是罚俸。
宋代规定军事机密文件与普通行政文件实行分署管理的办法,这样就缩小了知密的范围,减少了泄密的几率。同时还规定掌管重要机密的官员不准私自出访,不准私自接待客人,不准将机密文书带回家中等。有关边关局势的文件要秘密传递,不得公布,禁止复制。此外,宋代有关泄密的处罚力度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。
在防谍方面这一时期也制定了许多措施。
其一,在边境地区尤其是山谷沟堑险要之处,均设有关卡,盘查往来人员,防止间谍混入。边境所设的贸易榷场,在局势紧张时,出于防谍的需要往往也予以关闭。
其二,严格通行证制度,这一时期规定凡出入宫门、城门、关隘、渡口、桥梁等,都有等级不同的通行证,没有官府所发的文牒或通行证件,一律禁止通行。
其三,在重要城市、场所以及边界线置有抓捕间谍的巡卒、候骑、逻者等类人员,凡可疑或缺少证件者,均予以抓捕。
其四,为了挖出深藏的间谍,甚至用策反敌方谍者的办法,效果往往很好。为了防止己方谍报人员被敌方策反,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提出了“厚赏”与“严警”两个办法。
其五,就是对伪造公文、投毒暗杀、敌方使者等的防范,之所以把使者纳入防谍的范围,除了此类人有可能是间谍外,还因为其具有合法的身份,以上那些防范办法都不适用,故需要专门防范。
(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)
文章来源:《情报资料工作》 网址: http://www.qbzlg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7/551.html
上一篇:线上招募间谍?美媒曝中情局发帖教俄罗斯人向
下一篇:美媒:白宫将建立网络办公室